逐步掌握磁共江南APP振全部软硬件核心技术东软医疗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发布时间:2023-06-01 12:06:13

  CMEF素有医疗产业“风向标”之称,每年可容纳上万款高精尖产品同台竞技,其中东软医疗以“创无界·享自由”为主题,展出CT、MRI、DSA等20余款自主打造的高端影像产品、解决方案及先进部件,展示了25年持续创新所涌现的技术飞跃和最新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东软医疗将两款标志性磁共振产品带到CMEF展台——“NeuMR Rena盛名”以及“NeuMR Aries盛誉”,印证其高水平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前者更是搭载了国内首创的光纤分布式谱仪、全数字梯度链及一系列先进应用,实现软硬件一体的平台化革新和性能提升。

  东软医疗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运营官韩东龙表示,磁共振科技含量非常高,数年前国内企业很多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最核心的部件磁体以及“大脑”谱仪都需要进口,在产品升级迭代以及围绕临床功能的研发方面面临重重困难。

  “2016年东软医疗开始构建完全自研的产品研发体系,逐步突破磁体、谱仪等关键零部件自研,产品的临床应用开发也随之变得更加灵活可控,例如目前推出的量化相关功能,就与谱仪序列完全自研有很大关系。从行业来看,国内很多公司开始大量投入开发磁共振,但是在自主研发方面进行系统性、持续性投入的企业却寥寥无几。”韩东龙表示。

  韩东龙介绍,磁共振市场的发展速度一定程度上快于CT,磁共振的明显优势在于对人体没有放射线辐射,同时在神经成像、关节和软组织成像等临床应用方面有独特优势,顶尖三甲医院甚至部分县级医院,为了满足神经方面的临床应用都有配置磁共振的需求。

  据了解,磁共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与其他成像产品相比,磁共振检查没有电离辐射同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和提供组织代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检测非常微小的病变,包括早期肿瘤。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0-2030年,预计中国磁共振市场将从89.2亿元增长至244.2亿元,CAGR约10.6%,远高于全球同期的4.5%,从人均保有量维度来看,中国每百万人磁共振人均保有量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显著差距,随着临床及科研需求持续增加,医疗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已成为重要的高端医学影像系统。

  从磁共振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基层市场或将成为重要的增量点。随着国家政策的助推,3.0T磁共振的临床应用价值已不可替代,且正快速进入县级医院临床应用,另外因为永磁体磁共振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而且临床性能差于超导磁共振,所以1.5T超导磁共振产品正在下探到乡镇卫生院。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进一步表示,国家非常重视县域医疗,强基层、千县工程、医联体等政策均在不断提高县域诊断水平,促进实现大病不出县,同时“五大中心”的建设也以县域为基础。

  “国内很多地区的县人民医院属于三甲医院,发展非常好,诊断能力和医疗水平很强,部分年收入超过10亿元,需求的医疗设备产品也非常广,作为国产企业,东软医疗在县域非常有优势,我们的CT、磁共振、血管机、DR直线加速器以及彩超等,都是县域医疗机构所需要的产品。”武少杰指出。

  除了基层市场需求,高端磁共振也将成为市场重要发展方向。灼识咨询数据进一步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1.5T及以下的中低端磁共振占比约为61.4%,3.0T高端磁共振占比25.0%,预计未来3.0T磁共振将成为中国市场主要增长点,其占比将于2030年增长至35.7%。

  东软医疗磁共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李英飒也表示, 3.0T磁共振必须要攻克。3.0T磁共振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了3.0T磁共振,企业售前、售后、研发等全链条团队的运转都会呈现不同的景象,企业的整体磁共振策略会随之改变,客户的关注度也会更高。

  “在医院看来,3.0T磁共振对科研非常重要。而且磁共振的信噪比与场强直接相关,大三甲主要关注高场强产品,而3.0T磁共振就相当于大三甲医院的‘敲门砖’,进入大三甲医院后,企业与医院互相助力,进而能够充分释放研发潜能。”李英飒指出。

  但是在国内磁共振市场的快速发展面前,抓住机遇并非易事,企业需要靠灵活的产品差异化才能建立竞争优势,而差异化对磁共振的自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东软医疗副总裁兼磁共振产品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徐勤博士介绍,2016年东软医疗“二次创业”,当时国内已有20余家磁共振整机厂商,东软医疗面临两个选择——第一,采用便捷的“撺机”模式,即零部件从第三方购买,完成软件后可以很快撺成设备并对外销售,研发团队可能10余人就足够,资本快进快出;第二,坚持自主研发可控,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东软医疗选择了后者,坚持自主研发全部磁共振核心技术以及差异化的系统平台,同时坚持高标准,让临床性能和可靠性比肩“大厂”。

  “只有自主研发超导磁体、梯度、射频等所有核心部件,才可以使磁共振整机设计进入到差异化的‘自由王国’,进而确立竞争优势。因为从外部购置的零部件,受限于供应链等各类因素很难进行定制化设计,而实现自主研发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客户和细分市场的要求,对零部件进行具体的差异化设计。”徐勤表示。

  实现自主研发的关键在于核心零部件的突破,然而磁共振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型医疗装备之一,涉及学科门类繁杂,相关研究领域曾在70多年间获得过六次诺贝尔奖,仅有少数国家能自主生产。

  其中超导磁体是磁共振技术含量最高、成本占比最大的零部件。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磁体约占磁共振整机平均成本的30%-60%,而有更好图像分辨率、更快成像速度的3.0T超导磁共振,超导磁体成本占比更是高达50%~60%。江南APP

  徐勤表示,3.0T超导磁体的研发难度不仅仅在技术挑战层面,3.0T超导磁体如果失超(失去超导特性),对医院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还有一个关键难点就在于如何提升磁体的长期稳定性。

  另据医工研习社分析,如今国产1.5T磁体已非常成熟,但3.0T超导磁体的研发则困难得多,因为3.0T超导磁体是磁共振物理学、电磁学、机械力学与低温物理学的复杂结合,研发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只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加上更高场强,3.0T磁体更容易失超,更需要长期的工程经验积累。

  面对重重困难,东软医疗对包括磁体在内的磁共振领域自主研发,已历经20余年。

  2000年,东软医疗研发出第一台0.23T永磁磁共振,完成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并快速实现产业化;2009年,东软医疗推出首款国产1.5T超导磁共振,并在数年里多次迭代升级;2016年,东软医疗全球磁共振研发中心正式落户上海,东软医疗开始磁共振的“二次创业”;2022年,东软医疗励磁成功,拥有了自主研制的3.0T高场超导磁体。

  据武少杰透露,近期东软医疗已实现稳定量产2250px以上超大温孔孔径的高端3.0T磁体,实现了该领域的全链创新和自主可控。

  从本次CMEF来看,东软医疗展出的NeuMR Aries盛誉搭载全新的高性能硬件系统,包括比肩业内顶级水准的麒麟自研磁体,该磁体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为磁共振带来更稳定,更可靠的性能。

  东软医疗展出的另一台磁共振——NeuMR Rena盛名磁共振,则是国内首款高端全自研光纤分布式谱仪磁共振,也是东软医疗在技术革新领域一次全新的突破,首次实现了磁体、梯度、射频等所有核心部件的全部自主研发设计,使全链条自主可控,实现系统更加稳定,成像更加精准,系统的可扩展性更强,使1.5T磁共振迈进“准3.0T”时代。

  其中对于谱仪的研发,徐勤指出,谱仪是磁共振的“大脑”,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决定了磁共振在临床端的成像表现,也是制约国产磁共振厂商高质量完成整机产品的重要瓶颈。

  在徐勤看来,谱仪研发难点主要在于对磁共振技术的理解:一方面,因为谱仪算法层级多且精妙,例如再好的梯度线圈和磁体也会有涡流,这需要谱仪有优秀的涡流实时补偿校正算法;另一方面,谱仪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因为磁共振成像速度慢于人体生理变化,很难在几十毫秒内完成3D扫描,这需要谱仪在数据采集上对人体生理运动进行实时补偿,并对采集到的无效数据实时丢弃并重新采样等;另外目前的磁共振应用越来越复杂,需要谱仪对数据采集进行非常灵活的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东软医疗不仅完成了谱仪的研发,还推出了国内首创的光纤分布式谱仪。

  光纤分布式谱仪在信号的控制、发射与接收以及梯度等链路均采用光纤代替电缆,确保信号和数据失真最小;同时基于分布式架构,多个任务由分布式的模块并行执行,大大提升了谱仪对整机的控制实时效能,使成像更精准,更实时;光纤分布式谱仪还具备更强的可扩展性,打破系统通道数的限制,同时能够真正支持开放的科研软件平台,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科研需求。

  “在磁共振领域,东软医疗近年正逐步掌握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全部软硬件核心技术,在国产品牌中率先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武少杰指出。